——书接上回——
东汉皇朝经过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推行度田令,打击地方豪强,缓解土地兼并;设立台阁制,强化皇权,成为三省六部制的雏形;改革监察制度,罢州牧,置刺史,强化中央集权;外交上,接见倭寇使臣并将汉字传~入~日~本(倭寇)。
汉明帝刘庄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四夷宾服,时人颂曰“赫赫盛汉,万国震惧”,与其子汉章帝时期并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刘炟勤政爱民、虚怀纳谏、轻徭薄赋,成为了名留千古的仁君,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安乐,生产发展,与明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明章之治”。然而刘炟宠爱章德窦皇后,放松了对外戚的防范,致使死后窦氏专权。
汉和帝刘肇对内宽和爱民,对外兵略妥当,使东汉国力达到全盛,时人称颂“冠斯往代,奄有万国”,史称“永元之隆”;同时重视文化发展,令班昭续写《汉书》、蔡伦改进军械,并革新造纸技术,使“蔡侯纸”得到推广。
汉殇帝刘隆,即位为帝,出生仅一百多天,和熹太后邓绥遂以“女君”之名亲政,代行皇权,东汉进入了女君统治时代,后驾崩于崇德殿,享年两岁,在位八个月。
汉安帝刘祜在太后邓绥崩逝后,时年28岁的刘祜亲政,取得了一些外交成就,但他不能明察,倚重乳母王圣,致使王圣母女专权;枉杀太尉杨震、废黜太子刘保,使得“天下纷然,怨声满道”,东汉呈现由盛转衰的局势。
东汉第七位皇帝,刘懿在位时,由阎太后临朝摄政,诛杀大将军耿宝、宦官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侍中周广等奸臣,流放专权乱政的野王君王圣母女,结束了汉安帝亲政以来“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的局面,继而起用忠直之士来历,提拔并重用阎家人,以专断朝政,刘保的乳母宋娥发动西钟政变,拥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
夜幕低垂,西钟楼的钟声突然响起,打破了皇城的宁静,这不仅是时间的更迭,更是命运的转折。
宋娥率领着一支忠诚于刘保的隐秘力量,如同暗夜中的利刃,直插阎太后势力的心脏。皇城内外,火光四起,喊杀声震天,每一声刀剑相交的清脆,都是对旧秩序的挑战,对新希望的呼唤。
在这场紧张激烈的政变中,宋娥成功拥立刘保为帝,更在民间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与赞誉。
东汉的历史,因这一夜而改写,权力的天平再次倾斜。
汉顺帝刘保,东汉第八位皇帝,汉安帝长子,恭愍皇后李氏所生。
刘保即位后,率领近臣与尚书到南宫云台,召集公卿百官,派虎贲军、羽林军驻守南北两宫各个宫门。阎显兄弟听说刘保即位,率兵冲入北宫,与尚书郎郭镇刀剑相向,展开激烈交锋。
最终郭镇斩杀阎显和其弟弟卫尉,随后,刘保派使者到阎太后处夺取天子玺绶,继而驾临嘉德殿,派侍御史持节收捕阎显及其弟城门校尉阎耀、执金吾阎晏,一并下狱处死。
继而将太后阎姬迁到离宫居住,其家属全部发配到边疆比景县;阎氏外戚全部伏诛后,刘保才下令打开宫门,撤回屯兵。继而对司隶校尉下诏说:“只有阎显、江京的近亲伏诛即刻,其余人都务从宽恕。”
刘保先后拜谒汉高帝宗庙与光武帝宗庙,然后以诸侯王之礼安葬少帝刘懿,而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拥立有功,均被封侯,史称“十九侯”。
刘保的心中,如同翻涌着惊涛骇浪,每一道思绪都承载着对过往恩泽的深深追念与对忠良被诬的沉痛哀悼。他紧握御笔,笔尖蘸满浓墨,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缓缓落下,一笔一划,皆是对邓太后无尽恩训的缅怀。
诏书之上,字字铿锵,宣布恢复邓骘宗亲朝见之礼的那一刻,朝堂之上,静默片刻后爆发出复杂的低语,既有对往昔恩怨的感慨,也有对皇恩浩荡的敬畏。
刘保的目光穿透重重宫墙,似乎能望见远方那些因冤屈而沉寂的灵魂。他亲自下旨,为太尉杨震平反,命令以最高礼仪重新安葬这位忠臣。
刘保未曾忘怀那些在自己最艰难时刻伸出援手之人。他心中涌动着对奶娘宋娥的感激之情,这份恩情,超越了血缘,深植于心。
于是,在群臣的见证下,他郑重其事地宣布封宋娥为山阳君,并赐予五千户食邑,以此彰显其不凡地位与皇家的深厚情谊。
这一刻,宋娥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激动与感激交织的光芒。
同年边疆的捷报,如同夏日惊雷,瞬间响彻朝堂。
班勇将军率领英勇的将士,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征服了西域的焉耆国,这一胜利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
龟兹、疏勒、于阗、莎车等十七国纷纷震动,它们或派遣使节,或献上贡品,竞相表达归顺之意,一时间,西域大地,风云际会,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臣服景象。
这一系列事件,如同疾风骤雨般席卷而来,让整个帝国都为之震动。
永建三年,司徒朱伥就孙程等宦官十九侯被放逐一事,上表进谏说:“如果没有孙程等人,陛下就难以即位,如今陛下却忘却孙程等人的大功德,抓住他们一点小过失就革职放逐,如果孙程在放逐的路上死去,陛下将会蒙受诛杀功臣的讥讽。”
刘保听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将十九侯召回京师洛阳。
俩年后,疏勒国王遣侍子入东汉,大宛、莎车国王皆奉使贡献,次年,刘保认为伊吾以前是肥沃之地,靠近西域,匈奴经常资助他们,继而抄掠。于是下令在伊吾开设屯田,“如永元时事”,并置伊吾司马一人。
第二年,刘保改年号为‘阳嘉’册立梁妠为皇后。
同年,刘保采纳尚书令左雄提出的“阳嘉新制”,对察举制进行改革,建立了考试制度。
当时,该提议遭到了尚书仆射胡广、尚书史敞和郭虔等一干大臣上书反对,但刘保并不采纳反对派的建议,坚持推行阳嘉新制
这一年,汉朝的天空仿佛被厚重的阴霾笼罩,大地震颤不息,地震频发,山川崩裂之声不绝于耳,尘土遮天蔽日,百姓惶恐不安,流离失所。
在这风雨飘摇之际,年轻的皇帝刘保坐于龙椅之上,眉头紧锁,目光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忧虑与决心。他深知,天灾人祸之下,唯有励精图治,方能稳定朝纲,安抚民心。
于是,他召集群臣,于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沉声询问对策,声音虽轻,却字字千钧。
李固,这位以刚正不阿著称的老臣,挺身而出,手持奏疏,步履坚定。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堂中回荡,字字铿锵有力,如同惊雷划破长空:“陛下,天灾示警,乃人祸之兆。外戚干政,宦官擅权,已至朝纲不振,民怨沸腾。臣斗胆上疏,恳请陛下遣送宋娥出宫,回归私宅,以正视听;同时,权去外戚之权,罢退宦官之职,裁减中常侍至两人,且必选正直有德之士伴君左右,以清君侧,复我大汉之清明!”
刘保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变得坚定无比。他缓缓点头,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李卿所言极是,朕即刻下旨,依卿所奏行事!”
话音未落,殿外已传来内侍急促的脚步声,仿佛连时间都在这一刻加速流转。
不久,宋娥被数名侍卫护送,黯然离宫,她的背影在夕阳下拉长,显得格外孤寂。
而朝堂之上,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中常侍们,此刻却如丧家之犬,纷纷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求饶之声此起彼伏,昔日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
随着一道道旨意的颁布,朝廷内外,风气为之一变。那些依附于外戚与宦官的奸佞之徒,或被贬谪,或遭严惩,朝堂之上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宁静与肃然。
百姓们听闻此讯,无不拍手称快,仿佛看到了国家重振的希望之光。
第二年,刘保封梁皇后之父梁商为大将军,梁商认为自己因为是外戚才能位居大将军之职,所以常常谦恭温和,虚心荐贤。他前后举荐了汉阳人巨览、上党人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
京师雒阳内都齐声叫好,称赞梁商为“贤辅”,刘保也让他参与国家重务。
每次遇到灾荒年岁,梁商就把自家收取的稻谷运到城门处,赈济那些无粮的灾民,并且不说是大将军的恩惠,只说是国家的救助。他还严格约束自己的家人和亲戚,不曾凭借权势为非作歹。
永和二年,宋娥因“构奸诬罔”之罪被坐实,刘保便收回了她的山阳君印绶,将她放逐至田舍。宦官李刚等“九侯”因与宋娥相互收受贿赂,均被遣至封地,削减四分之一的租税。
很快两年后,中常侍张逵、蘧政与石光、傅福、杜永等宦官合谋诬陷梁商以及与梁商交好的曹腾、孟贲等人谋反,刘保完全不信,并谴责这些宦官善妒。于是张逵等宦官便假传圣旨,逮捕并监禁曹腾与孟贲。
刘保大怒,下令释放曹腾与孟贲,并逮捕张逵、蘧政、石光、傅福、杜永等宦官,将其全部处死,不久大将军梁商薨逝,刘保便改任其子河南尹梁冀为大将军。
梁冀成为大将军后,专权放纵,引起时人不满。
第二年(汉安元年)刘保派出八使分行全国各个州郡,令其表彰贤良,彰显忠正勤劳;若发现贪污有罪的官员,如果是刺史和二千石长官,就用驿马将其送往京城论罪;如果是千石以下的官员,可以就地逮捕监禁。
八使奉命,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出,各怀壮志,誓要肃清朝野。
然而,侍御史张纲,立于洛阳都亭之下,目光如炬,穿透繁华表象,直视那权倾朝野的阴影~~梁冀。他的心中,怒火如熔岩翻滚,不可遏制。
只见张纲猛然转身,大步流星至马车旁,双手紧握车辕,力贯双臂,仿佛要以此举,象征性地斩断与腐败同流的纽带。他怒喝一声,运足全身力气,竟将车轮深深嵌入泥土之中,尘土飞扬间,车轮仿佛被无形的锁链牢牢束缚,动弹不得。
这一举动,惊得周围人等面面相觑,空气瞬间凝固。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张纲的声音,如雷鸣般在洛阳城上空回荡,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他的话语,不仅是对梁冀的控诉,更是对整个朝廷腐败现状的愤慨与绝望。
周围人群,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皆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和激昂的言辞所震撼,纷纷投来复杂而敬佩的目光。
张纲不顾一切地返回朝中,步履坚定,每一步都似乎在向腐败宣战。他直奔御前,手执奏章,其上字字血泪,控诉梁冀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滔天罪行。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只余张纲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京师震竦,百姓议论纷纷,对张纲的壮举既感敬佩又心怀忐忑。
而皇帝刘保,虽知张纲所言非虚,心中亦认可其公正无私,但碍于皇后梁妠权势滔天,梁氏戚族如蜘蛛网般密布朝堂,他不得不权衡利弊,隐忍不发。
与此同时,八使已分赴各州各郡,雷霆手段之下,梁冀与宦官亲党的罪行逐一暴露,朝野震动。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官员,此刻如同丧家之犬,相互呼救,却无人敢应。他们四处奔逃,企图寻找最后的庇护所,但张纲的一纸奏章,已如利剑出鞘,直指腐败根源,让他们无处遁形。
李固进言说:地方选举的牧守,有很多不称职的,行为无道,欺压百姓。同时劝刘保不要出游,要专心政务。
刘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下诏让全国各州检举那些不称职的地方官员,凡是“政有乖枉,遇人无惠”的官吏,免除他们一切职务。对于那些犯有罪行的官吏,即刻逮捕入狱。
可惜在两年后的九月二十日,刘保在玉堂前殿去世,时年三十岁,刘保死后,其子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
同年九月十二日,葬刘保于宪陵,庙号敬宗,谥号孝顺皇帝。
同时刘保也是被未来的汉献帝废除庙号的四帝之一。
——未完待续——